蔡襄名列“宋四家”的原因的故事
蔡襄(1012—1067〕,字君漠,兴化仙游(今厲福建)人。仁宗天圣八年进士,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。庆历四年知凍院,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。不久,以母老求知福州,改福州路转运使。后迁龙阁直学士,知开封府,又迁枢密直学七知福、泉、杭三州。寻召为翰林学士三司使,
累官至端明殿学士。卒赠吏部侍郎,溢忠患。“宋四家”中,蔡菸年龄辈份,应在苏、黄、米之前。据说宋人四家为苏东坡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京。《水浒传》里也写了这么一笔。后来因为蔡京是奸相,朝野没有好名声,人们把“蔡”换成蔡襄,所以四家之中蔡襄年龄最长而名居最后。
“宋四家”中,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裔以行草、行楷见长,而喜欢写规规矩矩楷书的,还是蔡襄。他的书法学习王義之、颜真卿、柳公权,写得浑厚端严 【对联www.shufaai.com学习】,雄伟遒丽。
与苏、黄、米三家相比,蔡襄的文学才情和书法的独创性的确有差距,但蔡襄在苏、黄、米登上书坛之前,以创作实践弘扬晋唐书风、引领宋代书法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的作用不可忽视。蔡襄是与欧阳修同辈的文人,两人经常谈论书法,感叹宋代立国百年,书衰落,无法与唐代相比。欧阳修《集古录跋尾》卷四《范文度模本兰亭序》写道:“自唐末千戈之乱,儒学文章,扫地而尽。宋兴百年之间,雄文硕儒,比肩而出,独字学久而不振,未能比踪唐之人。余每以为恨。”此书卷十《郭忠恕小字说文字源》说:“国家为国百年,天下无事,儒学盛矣。独于字书忽废,几于中绝。”“故余每与君谟叹息于此也。”从这两则资料可知,欧阳修、蔡襄两位同道都为宋代书风不振而忧虑,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。
蔡襄为人忠厚,学识渊博,他在宋代领先成为书法大家,其独特之处是以浑厚端严的艺术特色受人敬仰。他的楷书学颜,笔力饱满浑厚,结体端庄方正,代表作有《洛阳桥记》。他的行草书主要取法于王羲之和颜真卿,圆润秀丽,平淡中见深功,代表作品有《离都帖》《脚气帖》等。
关于蔡襄在北宋书坛继往开来的作用,苏轼有中肯的评价,他在评杨氏所藏欧蔡书》中说:“李建中号为能书,然格韵卑浊,犹有唐末以来衰陋之气,其余未见有卓然追配前人者。独蔡君谟书,天资既高,积学深至,心手相应,变态无穷,遂为本朝第一。”在苏轼看来,宋初李建中书法技艺娴熟,但格韵卑浊,充满衰陋之气,只能称为“能书”,不能列入大家。蔡襄天资高,学养深,笔法熟,变态无穷,技法与学养相统一,比李建中格调高,故称为“本朝第一”。苏轼在题跋中多次提到蔡襄“为本朝第一”,至少有六次。苏轼在《记与君谟论书》说:“近年蔡君谟独步当世,往往谦让不肯主盟。”苏轼的评论,道出了蔡襄书法在当时的重要地位、蔡襄深厚的学养和谦和的品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