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古代书画经典著作诗歌选本”又出推出新品:《听帆楼字画记听帆楼续刻字画记》(增批txt全集下载)
时间:2023-05-04 07:41:39
新书推荐听帆楼书画记 听帆楼续刻书画记 (增批全本)【清】潘正炜 撰 潘正炜 潘宝鐄等 批注袁啸波 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4月版定价:68元内容简介本书收入《听帆楼书画记》五卷、《听帆楼续刻书画记》二卷,清潘正炜撰。潘正炜,十三行行商,广州巨富,清中期著名书画鉴藏家。潘氏从自己的大量藏品中选取一部分精品,编成《听帆楼书画记》,收入唐宋元明清书画180余种,后又编《听帆楼续刻书画记》,收入唐宋元明清书画120余种,总计300余种,载其材质、装帧形式、尺寸,作者题款、印鉴,以及历代藏家之题跋和印鉴等,对于今人研究和鉴藏书画具有较高参考价值。《听帆楼书画记》、《续刻书画记》记录的文献材料虽然颇有价值,但编纂不精,错讹不少。编纂和流传过程中,又经过几次的删补、改刊,造成了外界流通的各种版本均非全本。版本情况看似简单,实际十分复杂。本次整理,整理者做了细致的版本调查与收集工作,比对各本,查漏补缺,增加潘正炜和其孙潘宝鐄的批注,终将《听帆楼书画记》、《续刻书画记》的内容补充完整,故冠以“增批全本”之名。对于原刻中大量的错讹,整理者或据书画原件,或据其他文献材料的记录,予以校补勘正,所做的工作超过简单的标点、校勘不知几倍。庶几可以提供给读者一个内容完整且较少讹误的读本。(听帆楼旧藏《秋兴八景图》之一[今藏上海博物馆])《听帆楼书画记》版本解谜袁啸波2011年,南京经典拍卖行秋季拍卖会上,一件石涛的《闽游赠别》山水长卷,从1000万元起拍,经过长达1个小时的争夺,最终以1.355亿元成交,创造了迄今为止石涛绘画拍卖的最高纪录。该画原为广东巨富潘正炜听帆楼旧藏(见《听帆楼续刻书画记》卷下《清湘道人山水卷》)。潘正炜何许人也?今天已很少有人知晓。清中期,随着十三行海外贸易的迅猛发展,行商积累下巨额财富,为文物艺术品收藏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。很快,广东收藏家如异军突起,其书画收藏,无论数量和质量,都跃居国内领先地位,令世人刮目。当时,广东著名的书画收藏家有潘有为、吴荣光、叶梦龙、韩荣光、伍崇曜、伍元蕙、孔广陶等,潘正炜也是其中的佼佼者。潘正炜(1791—1850),字榆庭,号季彤,又号听帆楼主人。祖父潘振承白手起家,后成为从事外贸的广东十三行商总(即行商头领),是当时广东首富。他非常重视教育,曾联合其他行商集资兴建学校,对后代的教育也非常严苛,把孩子都培养成了优秀人才。父亲潘有度继承家业,业余爱好诗书,喜和文人画家交往。他曾不惜重金为儿子聘请名师做家教,后来几个儿子都很有出息。伯父潘有为乾隆年间考取进士,官至内阁中书,工诗画,善书法,是广东赫赫有名的大收藏家。长兄潘正亨,乾隆时贡生,有诗书画三绝之誉。三兄潘正常20岁就考中进士。潘正炜从小生长在具有如此浓厚文化和艺术气息的富商家庭,接受到良好的教育,日后能成为一位书画大收藏家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潘正炜成年后,经商之余广交藏界名流,如吴荣光、叶梦龙、熊景星、孔继勋、韩荣光、罗天池、伍元蕙等人,悉心搜购历代书画名品,并专门在靠近珠江的潘家园林秋江池馆内修建了一座小楼,命名为听帆楼(图一),用来贮藏这些宝贝。姻亲吴荣光,嘉庆进士,官至湖南巡抚兼湖广总督,擅长书法,偏爱文物收藏。退休后回到广东,与潘正炜往来密切,是听帆楼里的常客。晚年,吴荣光精选自己的部分书画藏品,编撰成《辛丑消夏记》。该书刊刻后,他极力鼓动潘正炜也编撰一部书画藏品录,于是就有了《听帆楼书画记》。书中所收唐宋元明清书画多数为精品力作,深受后人赞誉。已故书画鉴定 ** 杨仁恺先生曾评论该书说:“考录俱详,所录书画大多传世,是一部难得的收藏书录。”所记藏品如今大多已散落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,少量为私人庋藏,只有在举办各种专题精品展或拍卖会上,才偶尔一露峥嵘。(图一 坐落于秋江池馆内的听帆楼)《听帆楼书画记》五卷,清道光二十三年(1843)刊刻。因印量有限,故流传不广。所知仅广州中山图书馆、上海图书馆、香港中文大学等少数几家图书馆有藏。从诸书著录以及各藏馆目录来看,均只有清道光二十三年刻本。其版本看似再简单不过,而实际上却扑朔迷离,一直是个难解之谜。我最早是从《中国书画全书》(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版)中看到《听帆楼书画记》(以下简称“书画全书本”)。其整理说明称底本用的是“潘氏养我精舍自刻祖本”。为了重新整理此书,我从上海图书馆复印了整部道光刻本《听帆楼书画记》(以下简称“上图本”,图二)。我将上图本与书画全书本作对比,认定两者属于同一版本,只是书画全书本把原书上所有书画家、收藏者、题跋者的印章都删除了,估计是因为当时还是铅字排版,带框的印章很难排,就省去了。(图二 上图本《听帆楼书画记》书影[第一次修订版])我以上图本作底本来校点,顺利完成后准备写前言,在查阅资料时偶然发现,广东崇正拍卖行2015年秋季拍卖会“古逸清芬•信札、古籍善本”专场第1027号拍品《听帆楼书画记》是潘正炜自藏本(以下简称“潘藏本”),上有其印章和墨迹(图三),还有其孙潘宝鐄的批注。我颇为欣喜。随即通过老朋友、该拍卖行鉴定师谭树正先生,联系到广州艺术博物院黎丽明博士,她曾在《收藏/拍卖》杂志上专门撰文介绍过该拍品。蒙黎博士慷慨赐予50余张潘氏自藏本书影,才使我有可能对《听帆楼书画记》的版本有了新的认识。(图三 潘藏本《听帆楼书画记》书影[第二次修订版])我将潘藏本部分书影与上图本作比对,发现大部分书页是同一版片所印,但某些地方存在明显差异。接着我又拿潘藏本与1936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出版的《美术丛书》四集第七辑所收《听帆楼书画记》(以下简称“美术丛书本”,图四)作了比较,发现两者基本一致。这说明《美术丛书》本排印所用的底本与潘藏本为同一版本。(图四 《美术丛书》本《听帆楼书画记》书影[据第二次修订版排印])因为没有潘藏本全部图片,我只能拿美术丛书本与上图本作比对,发现前者增加了10余种书画,显然是增补了。再看书前潘氏自序,上图本作“百七十余种”,美术丛书本改成了“百八十余种”。事情远非这么简单。不久后,我又读到了潘剑芬的《论清代潘正炜<听帆楼书画记>等著作的历史文化价值》(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》2016年第2期)一文,看见一张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《听帆楼书画记》的书影(图五),恰巧是潘氏自序的后半页,上有“百六十余种”字样,与我掌握的几种版本所记录的又不一样。我立刻意识到这应该就是《听帆楼书画记》的最初版本。如此,则《听帆楼书画记》应有“百六十余种”、“百七十余种”、“百八十余种”这三个不同版本。(图五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《听帆楼书画记》书影[初版])本以为谜底即将揭开,谁知其中尚有曲折。最近,我又阅览了《广州大典》数据库中的影印本《听帆楼书画记》(以下简称“广州大典本”,图六),发觉此本自序所述虽与潘藏本同为“百八十余种”,但内容却与之略有差异,这其中说明又有修订。这应该是《听帆楼书画记》最后一个版本。至此,《听帆楼书画记》版本的谜底总算可以揭开了。(图六 广州大典本书影)然而,还有一件事摆在我面前,我得首先找到那个自序称“百六十余种”的初版本。那张书影既然标明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,我就托广州黎博士向该馆特藏部打听,却被告知无此版本,只有《广州大典》影印过的那个版本。该馆目录明明载有两套《听帆楼书画记》,怎么只见一套呢。所幸我在国家图书馆官网上查到该馆也藏有两套《听帆楼书画记》,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,托北京的朋友张爱芳女士去国图查看。其中一套,正是我久觅不得的“百六十余种”这个最早的版本,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!找齐四个版本,我便逐条逐句进行比对,终于把《听帆楼书画记》的版本情况全部摸清摸透。现在,终于可以把谜底公布出来了!《听帆楼书画记》共有四个版本:初版,自序称“百六十余种”,共计收录书画168种。第一次增修版,自序改为“百七十余种”,增加2种,共计收录书画170种。上图本和书画全书本同属于这个版本。第二次增修版,自序改为“百八十余种”。此版在第一次增修版的基础上增加14种,删除1种,替换1种,共计收录书画183种。潘藏本和美术丛书属于这个版本。第三次增修版,自序仍作“百八十余种”。此版在第二次增修版的基础上替换2种,增加1种,共计收录书画184种,存目1种。广州大典本即是这个版本。所谓增修,并非全部重刻,而是在旧版基础上增加部分内容。因《听帆楼书画记》每次增补的条目都插入卷中各处,故有时为拼凑版面或使前后衔接,不得不删除部分题跋甚至个别条目,以免补刻过多。如第二次增修时,卷一为补入“宋徽宗白鹰小轴”和“宋夏珪观潮图轴”两种,就将上一种“宋苏文忠札册”的7条题跋删除了4条,以腾出10栏版面来补入上面两种。我开始不明白第二次增修时,为何将卷二“明周东村抚琴图轴”条从前部移到后部。待熟悉其增修规律后便明白是为了补入“明沈石田仿黄大痴轴”条,故将它移后;同时为腾出2栏版面,又将“明周少谷寒雀梅花轴”条删除。古代因版刻条件所限,若要增修和补充内容,删除部分内容是最便捷、经济的办法。这实属无奈之举。后人校点整理出版,自应予以恢复。潘正炜自藏本系第二次增修本,上有潘氏本人手迹,可证第二次增修时间在潘氏生前,也即道光年间。第三次增修内容较少,故可推断距第二次增修时间较近。因道光二十九年(1849),潘正炜又刊刻了《听帆楼续刻书画记》,故大致可以推断,潘氏对《听帆楼书画记》的增修应该在出版续编以前,也即道光二十三年至道光二十九年这六年间。有人认为,光绪时,潘氏后人曾对《听帆楼书画记》作增补,这是不可能的。那时潘家早已衰落,藏品四散,怎么可能再增补呢?潘正炜之所以要不断增修《听帆楼书画记》,是因为他的藏品在不断增加。多次增修却从不作任何说明,序也基本不变,只是挖改一个数字,甚至最后一次增修时序文也没有任何改变,这就大大迷惑了后世的读者。若不将这些著录为同一版本的印本逐条逐字进行仔细比对,而只是粗略比对序言、行格、刊刻时间等反应版本面貌的基本信息,则会认为这些印本的内容没有任何差别,很难想到其中有三次增修,局部的内容也完全不同了。就连著名学者谢巍在他的《中国画学著作考录》(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版)中对于《听帆楼书画记》的版本也语焉不详,只得存疑。通过破解《听帆楼书画记》版本之谜,我更深切地认识到古籍校点选择版本的重要性。而要想弄清楚版本,没有捷径可走,必须将你准备整理的那部书的所有版本都拿到手,进行认真细致的比对;即使馆藏著录只有一个版本,也要多看几部书,说不定不同时间的印本会有所修订。只有这样才能认清各个版本的真面目,选择出一个最佳底本。当然,如果这样做,也意味着必须多付出几倍的辛劳。(本文原刊于《书与画》,2018年2期,有删订)长按识别二维码优惠购买本书《听帆楼书画记 听帆楼续刻书画记》 (增批全本)【清】潘正炜 撰 潘正炜 潘宝鐄等 批注袁啸波 校补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4月版定价:68元原标题:《“古代书画著作选刊”又出新品:《听帆楼书画记 听帆楼续刻书画记》(增批全本)》
最新内容
与本文相关的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