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书法网首页 > 书法工具 > 书法工具 > 笔墨纸砚的历史——墨

笔墨纸砚的历史——墨

时间:2024-08-19 09:23:32

一、墨的起源U8p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
 U8p书法网-书法历史_书法技巧_书法工具_书法风格

“墨”在《说文》中解释为:墨者黑也。广义上凡是黑色颜料就可以称墨,又可以分为天然墨和人工墨。
人类早期使用天然墨,来源于燃烧后的有机炭,或者动植物(如墨鱼汁、氧化的漆树脂),以及有色矿物。
《水经注》中说:“石墨可书,又燃之难尽,亦谓之石炭。”古代所称“石墨”就是煤,也可用作原始的墨。
考古发现最早的“墨”见于临潼姜寨遗址,第84号墓中7号骨架的足下,放置有带盖石砚、石磨棒、水杯各一件和数块黑色颜料,似是一套个人专属的美工用具,黑色颜料经鉴定是氧化锰。
7号骨架生前可能是一位美术工作者,年代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。
 

 

二、先秦时期(夏、商、周)的墨

商代甲骨上有墨书的痕迹,陈梦家先生《殷墟卜辞综述》中说:“……在甲骨上用笔书写成硃书或墨书。”墨书痕迹经鉴定是碳素单质(现代墨的原料)。证明在商代,墨已经被巫师用于书写文字。
 
 
 
明代罗颀[qí]在《物原》中说:“刑夷制墨,史籀[zhòu]始墨书于帛。……邢夷作松烟墨,奚廷圭作油烟墨。” 明代黄一正《事物绀[gàn]珠》中说:“邢夷始制墨,字从黑土、煤烟所成,土之类也。”邢夷是周宣王时期人,被尊为“墨祖”。
人工制墨约是从西周开始。典籍上说邢夷制松烟墨,就是烧松木形成烟炱[tái],从而制墨,“烧烟制墨法”为后世沿用,是中国制墨最基本的方法。
先秦时使用的墨,不论是天然墨还是人工墨,尚不能制成墨锭,一般是粉末状或者小丸,用石砚研磨成粉后和水使用,所以《庄子∙田子方》说众史“舔笔和墨”。
要制成墨锭,需要成熟的和胶技术,工艺繁难,当时尚不能。
 
先秦时期,虽然有大量的墨书竹木书简出土,但墨的实物很难保存,发现很少。
湖北江陵九店M56号墓(战国晚期墓葬)出土的随葬品包含有竹简一卷,内裹铁刀和漆墨盒,盒内盛墨,其中部分墨已粉化,比较完整的一块墨为板状,长2.1宽1.3厚0.9厘米。
 
 
近年对九店的战国墨进行了科学检测,发现墨是松烟墨,而且添加了樟脑和雪松油,但没有检测到胶。
 
 
湖北孝感市云梦县睡虎地4号秦墓出土了我国最早的两封书信。
 
 
 
同时出土了石砚和人工墨块,墨为圆柱状,色纯黑,圆径2.1,残高1.2厘米。
 
 
江陵九店战国墓出土的墨,与睡虎地4号墓出土的墨块是我国最早的人工墨实物,均为战国晚期,是研究我国早期制墨原料和工艺的重要实物材料。
 
 
三、秦汉时期的墨
汉代制墨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,以陕西扶风和隃糜[]yú mí](今陕西千阳)为中心,有稳定的产量,朝廷能每月按量给官员发放墨块,东汉应劭[shào]的《汉官仪》中说:”尚书郎起草,月赐隃糜[yú mí]大墨一枚,隃糜小墨一枚。”
在湖北江陵凤凰山168号墓(西汉汉文帝时期墓葬)中发现有全套的书写工具,墨发现时为五个碎块,色纯黑,其中一块较完整,长1.5宽1.1厚0.4厘米。出土时石砚和研墨石底均有墨迹。
 
 
 
汉代的墨已经和胶生产,能生产墨锭,而且到东汉时开始使用墨模制墨,使墨锭的外形规整,硬度增加,可以直接蘸水研磨,不必借助砚石研磨,墨的进步促使砚台也随之变化。
河南陕县刘家渠汉墓中出土了5件墨,其中三件东汉墓出土的保存较好,圆柱形,用手捏制而成,墨的一端或两端曾研磨使用。但也有学者认为墨的外皮有皱纹,墨质坚实,是用墨模压制的松烟墨锭。
 
 
 
甘肃博物馆网站上有一枚汉代的丸墨,是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,高4.5厘米,底径2.8厘米,略近圆柱体,顶部渐收分为圆弧,底平,有磨用过的痕迹。但未说明出土的详细信息。
 
 

 

四、魏晋南北朝的墨

三国时韦诞擅长制墨,人称“仲将墨”(仲将是韦诞的字),加入胶和各种药材,调节墨色、味道,可久存,被评价为“一点如漆”。
南北朝时易州(今河北易县)墨初露头角,此地多古松,是上好的制墨材料。
北魏贾思勰《齐民要术》中详细地记载了墨的制法——合墨法。
江西南昌晋代两座墓中各出土一块墨,一为长方体,一为圆柱体,形体都较大,均在10厘米左右,墨质优良,能保存下来的原因是长期浸在水里。
 
 
 
西晋陆机的《平复帖》,是现存最早的法书真迹,历史上传承有序,经历1700年仍光亮黝黑,也说明了墨的质量之优。
 
 

 

五、唐代的墨

唐代易州是制墨中心,唐末战火连绵,易州制墨良工南迁,歙[shè]州(今安徽黄山)松多水好,成为制墨的新兴中心,奚超为其中佼佼者,南唐后主李煜[yù]对奚超所制之墨极为欣赏,赐其姓李。
他的长子李廷珪更是制墨大家,制墨时加入珍珠、麝香、藤黄、犀角、巴豆等十二种材料,并对胶工艺有所改进。廷珪墨坚实如玉,气味宜人,久储不坏,与澄心堂纸、诸葛氏笔和龙尾砚并称为南唐的“文房四宝”,宋代人称“黄金易得,李墨难得”,可惜真品如今不存。
唐墨实物罕见。安徽祁门县北宋墓中出土了唐代的墨,上有铭文“大府”,是现存最早有印文的墨。
 
 
 
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出土唐墨一块,圆柱形,长11.4厘米,上有楷书“松心真”。因年代久远,字迹已模糊。
唐墨尚有数块存于日本正仓院。
 
六、宋代的墨
曹植诗句说:“墨出青松烟”,我国传统是烧松取烟制墨,宋代主流还是松烟墨,但松树已经供不应求,于是发明出油烟墨,即烧桐油取烟制墨的方法。
油烟墨是燃烧油脂制墨,原料可用桐油、油菜籽油、豆油等,炭黑中含有脂类,比松烟墨有光泽,适合中国画,价格更高,而松烟墨更黑,适合书法。
安徽合肥北宋马绍庭夫妇合葬墓出土两块墨锭,其中一块较为完整,修复后长21厘米,重47克。墨呈长梭状 ,正面中部有阳文铭文 “九华朱觐[jìn]墨 ”,是模印制成,墨色似为油烟墨。朱觐[jìn]是北宋名墨工,苏轼夸赞过他的墨。
另一块墨出土时已残碎,修复后长25,宽5,厚1.4厘米,重158.8克,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宋墨。墨中部栏线内残留阳文小篆,可辨识“歙[shè]州黄山张谷”6字,下部字迹模糊不清。
 
 
 
南宋的江苏常州武进村4号墓出土叶茂实制 “寸玉” 墨。原为长条形的墨锭上半段已失,下半段正面模印贴金字,可认出为“寸玉”, 背面中间模印长方形边框,框内可推知应是 “叶茂实制”。
 
 
 
这三块墨都是名家所制,应是墓主人生前的珍爱之物,死后陪葬于地下。
自从歙[shè]州(今安徽黄山市)制墨业兴起,一直是全国的制墨中心,北宋方腊起义被平定后,改歙[shè]州为徽州,徽墨名闻天下。
 
 

 

七、元明清的墨

元代最有名的墨出土于山西大同的冯道真墓,是至元二年(1265)下葬的,龙纹墨长24.8、宽5.5、厚0.7厘米,模制,一面印有生动的龙纹,一面篆书“中书省”三字。
罗小华是明代嘉靖年间徽州的制墨名家,故宫有他名款的墨存世。
 
 
 
明清时期,徽州仍然是全国制墨中心。
 
 
 
明清时的风气,文房用具更加讲究欣赏性,成为文人把玩的珍物,墨的制作也追求精美,装饰奢华。
曹素功、汪近圣、汪节庵和胡开文,被称为清代四大制墨名家。
 
 
 
清同治年间,江南谢崧[sōng]岱科考不第,弃儒经商,发明出可以直接使用的墨汁,不再需要砚台研磨,开创了我国制墨的新纪元。他写对联称:“一艺足供天下用,得法多自古人书”,“一得阁”墨汁成为现代最常用的书画用墨。

八、结语

墨在古代不仅仅是一种书画工具,还用作刑罚,建筑,药物。
苏轼《书怀民所遗墨》中说:“世人论墨,多贵其黑,而不取其光。光而不黑,固为弃物。若黑而不光,索然无神采,亦复无用。要使其光清而不浮,湛湛如小儿目睛,乃为佳也。”
好墨应该黑且有光彩。
 
现代人生活节奏变快,没有功夫细致的研墨,几乎都是使用墨汁,墨锭只有书画家还在使用,终究是不能恢复往日的荣光了。
   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
    花卉网 币安app官网下载